春风化雨 雨落成诗——共绘成长画卷
在上海大治河东延伸航道的两畔,泥泞的滩面上留下一串向前的脚印,一高一矮的身影在落日余晖的照映下被无限拉长。我和我的师傅张奇“传帮带”的故事在芦苇兴长,岁月更迭的时光流转中悄然展开。
相识:春风迎面,细语绵长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我入职上海交建公司已有一年半的时间。相较于其他师徒初次见面时的轰轰烈烈,感慨万千,我和奇哥的故事更显平淡——从接到接到师徒结对消息到第一次见面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还只是通过线上聊天的网友。
时间拉回入职培训后,我和另一位伙伴留下在公司进行借调,在后续前往湖北完成八大员考试后,原计划动身前往盐城滨海项目时,接到前往N1南汇渣土消纳项目进行等候的通知。在完成一次休假返回库区后,我才真正见到了我的师傅——张奇。记得当天晚上,回到熟悉的办公室,幽暗的灯光下打开门迎面看到他,一个身材适中,不高不矮,但眼神锐利、谈吐中透露着实干态度的“老水利人”。
在后续的交谈中我逐渐得知,虽然年龄仅有三十岁,但是传统水工项目的施工经验已经足够丰富,从横沙八期到通州湾,从盐城滨海防波堤到现如今的大芦线,八年的工作时间内已经在多个大型项目一线施展拳脚,甚至还包括在公司BIM工作室学习工作的经历。在他的讲述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耳畔海浪碰击岩石的回响,心中对水利工程的热爱的火把正在悄悄被点燃。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会读懂设计图纸上的每一个符号,每一处标注,尝试在纵横交叠的线段中辨析工程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师傅教会我水利人的沉稳与坚韧,还记得第一次前往施工现场,时为冷冬,寒风呼啸,泥泞的滩面让人无处下脚,只见师傅没有丝毫的犹豫,在施工船上换好雨鞋就沿着吹砂管线向着滩面的更深处走去。我默默跟在他的身后,沿着他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直到抵达施工区域后,师傅对我说道:“工程施工的第一步是要熟悉现场情况,后续才能依据实际展开工作,只有真正了解现场难点,制定选用的方案才能更合理更好的落地实现”。师傅对工作的敬畏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之后的工作中,让我始终保持的严谨坚韧的态度,就像现场身旁穿行而过的芦苇丛,在严酷的环境中依旧挺拔昂扬。
成长: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打磨之后,我开始接手工程部内业相关工作,一时间繁多复杂的报表、系统迎面而来,作为从未接触过的新的工作内容,我逐渐感觉到困难和沮丧。
也正是此时,师傅接到通知需要返回滨海完成项目收尾的部分工作。在第一次独自进行填报过程中,由于对系统的不熟悉,我提交了错误的数据,当我觉察到时,系统权限提示我已经无法进行撤销修改,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师傅的电话。他仿佛一瞬间觉察到了我的不安与焦虑,在了解完具体情况后,师傅先是让我整理好思路,汇总梳理正确的数据情况,然后一步步引导我如何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从而对已经锁定的数据进行修改。事后,师傅耐心地提醒我,内业与外业的不同,内业工作还有修改的可能,但是外业工程施工的每一次落地都是落子无悔,当施工结束后发现问题只能够推倒重来,从那一刻起,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成为我日后工作的目标与方向。
内业工作总会在你粗心散漫时像你投递一枚深水炸弹。那一次的失误造成的是我认识师傅以来见到他最严肃最生气的一次。在一次汇报PPT的修改过程中,由于工作繁复导致我那段时间对现场进度不清晰,在项目进展描述中选用了错误的字眼。会后,他极为严肃的与我进行谈话,一位合格内业工作者,一定是在对现场清晰明了的前提下进行工作,脱离实际的内业将毫无意义。
在师傅的教诲下,我开始主动学习掌握无人机的使用,通过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现场进度,无论有多少工作任务在工序开展时都要前往现场结合图纸规范进行学习。正是师傅的认真负责、谆谆教诲,让我对于项目有了更多认识和思考,并成功地在23届新入职大学生论文终审交流会中取得一等奖。我对他,心中更多起一分的钦佩;他对我,给予的是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前路:雨落成诗,道阻且长
如今,大芦线项目自开工至今工期已经过半,我已经能熟练的独自完成相关的工作。未来的时间里,新旧不同的工序交替展开,虽然有时工作时师傅并不在我的身边,但是他的坚韧、认真、实干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就像大芦线滩面的芦苇丛,风雨中不倒,依旧自信挺拔。
春风化雨,雨落成诗。作为新时代的中交建设者,我既不是师傅张奇培养的第一个徒弟,也不是最后一个。我会始终携带着他曾教导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用青春播撒汗水,以热血奋勇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利人,勇立潮头贡献自己的力量。